传统的装修行业和传统经纪行业类似,体量非常大但缺乏体验感。我们期望能成为行业中的“鲶鱼”,通过线上系统融入线下流程,改变旧的装修管理方式,重新定义家装的体验标准,带动产业正向循环。在这充满想象的空间里,设计团队又从中发挥了什么作用?
本文将给大家分享设计团队是如何通过全链路角度,重新定义被窝新装修的体验,打造有品质和差异化的服务。
家装行业体验重塑
如何破局
家装行业是一个复杂冗长的行业,且是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堆砌起来的领域。过去业主找装修产品,关注的是便宜、促销、跟风,对于装修过程中的各种糟心事只能容忍。装修是跟着房地产同步野蛮生长的行业,特点是大行业,小企业,市场集中度很低,各企业服务标准也不一样,业主在选购对比时成本很高。而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大环境的爆发,使得每个行业都有不同层级的细分,用户的期望值也在变大,对于品质服务的需求越加突显,现在的客户对装修产品选择关注点也有所迭代,除了价格以外,更多关注质量、口碑、省心省力。
想要数字化重构家装体验,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把工地线下的信息还原到线上来,从用户视角来看,如果依旧是线下跑工地去管理自己的装修事务,其实没有新体验可言。单点解决问题的方案,已经不足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,服务视角成为一个更好的解决用户诉求的方案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被窝要做的也不仅仅是线上系统这么简单,我们期望的:一方面发掘用户的需求,通过搭建线上装修管理的新场景,创造新体验,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产品;另一方面从降低成本来说,通过科技创新,改进工艺,提升服务者工作流程效率,降低企业的成本。
互联网家装异军突起,但是纵观行业,装修体验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优化,主要变化是在家装销售渠道层面上,用户能够看到更多的家装产品提供商,但是如何选,以及选完后交付的好不好,是不是能够住进理想的生活环境,这些都很未知。由于在服务系统设计中很多服务都是在后台进行的,这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将无形的服务进行有形化体现,进而增加用户对服务的感知。
在被窝
服务感知力怎么做
服务感知力体验作为一种主观体验,是可以被设计的吗?在家装服务场景下,不同服务者给用户带来的服务感受,方差可能会非常大,并且引入服务设计理念后,涉及到的范围就更庞大,通常服务能力包含三要素:人、产品、流程。我们在改善体验时,关注的不仅是用户,还有线上线下产品、服务流程sop、系统能力建设等等,且需同时关注服务提供者、管理者、平台等多方利益相关者,更考验设计师对复杂问题的逻辑拆解能力。
如何让传统装修流程跟新的体验标准接轨?在探索这个课题时,我们使用了服务蓝图的方法对家装新体验进行规划,以用户视角拉通装修全流程,包含线上&线下触点,评估每个触点的影响力及情绪峰值,圈定关键设计范围。它有助于获取总体概貌以及各触点的相互关系,能将服务体验中所有不同的触点连在一起,同时又兼顾组织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与希望,涵盖服务本身的各种要素、体验、系统和具体交付细节,这既是一种分析过程也是一种建构观点的方法,可以改进原有的服务体验,也能从中发现机会点做创新。
构建新服务流程所涉及的部门很多,如何推动方案落地呢?简要总结起来可以三步走:
STEP 1:与专家业务团队共创,将线下服务体验路径还原
通过引入多角色的行业专家,请他们分享行业经验,整理现状及问题case,例如装修的过程中哪里容易踩坑,什么样的装修体验可以评为好体验,从而绘制服务蓝图,输出对用户的体验洞察。设计团队需要提供的价值:立足行业,站在用户视角寻求机会创新
STEP 2:拆分、筛选影响业务体验的关键场景,Journey Map助力关键场景的精细化打磨
针对能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的场景,剧本式的绘制每个场景服务旅程图,摘出这个场景下容易踩坑的点,以及可以打造Aha Moment惊喜时刻的点。更具象的还原出服务流程中,线上线下各方需要提供的“道具”。例如在被窝家装开工流程构想中,我们预设在用户开工交底时,由工长为业主家提供施工保护,将不需要变动的门、窗、电表、下水口等位置,粘贴上防粉尘刮蹭的物料,避免装修过程中弄脏弄伤。
为此课题,视觉团队还专门研究了工地品牌保护物料的视觉动线,梳理枚举物料覆盖范围,工地的品牌体验动线从楼道口开始,走廊过道、工地现场均有覆盖。希望当业主来到被窝工地,整洁度和出现的视觉品牌物料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。
在这个流程中,方案并不是一次敲定的,是需要在实际业务场景中不断打样、应用、跑通,才能定稿。例如我们的工地保护最初构想是在开工交底进行,但是根据真实装修流程,老房一般都需要拆除,门窗也会更换,并不是所有的物料都可以在拆除工程前张贴,后续也是经过多次的流程实践和打磨,最终定义出工地保护分节点张贴不同物料的SOP。